粉彩百年|⑦当代中国粉画名家作品赏析

前几期小编向大家介绍了先驱、前辈们是如何将色粉这一画种在中国传播、发展起来的,他们的贡献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时至今日,了解和使用色粉的人越来越多,有许多艺术家继续着先驱们未竟的事业。在这条道路上有许多继往开来的耕耘者,本期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部分当代粉画艺术家,让我们了解他们与粉画结缘的故事,也带来他们的代表作品……

 

杭鸣时

 

杭鸣时从小就喜欢画画,在父亲杭穉英的身边耳濡目染,影响最大的就是在父亲的画室里看金雪尘和李慕白画擦笔水彩。而正是这种擦笔水彩的技法,后来成为杭鸣时在年画、粉画等创作中非常具有特点的表现技法,这也是杭鸣时从穉英画室跨出的艺术人生的第一步。杭鸣时认为,由于粉画特殊的肌理效果,及其色彩丰富,色相饱和,技法多变的特点,因此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色粉笔原料采用矿物质,稳定性强,又不用油或水进行调和,所以不容易变色。而且作画过程便捷,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画风上来说,粉画粗细皆宜,具象、抽象均可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只要具有造型的基本功力和色彩的基本知识,就很容易掌握粉画技法。

 

△ 《泳装少女》1984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评为优秀作品

 

△ 《柯桥夕照》1998年第26届美国粉画展金奖

 

△ 《为国争光》

 

△ 《梅里雪山》

 

△ 《榴开百子》

 

△ 《影后陈云裳》

 

吴烈勇

 

上世纪50年代,吴烈勇小时候,在文化用品柜台见到小盒的色粉笔出售,旁边支着李慕白为杭鸣时母亲所画的肖像样图。那时,他便被这幅画牢牢地吸引住了,色粉笔居然可以画出这样美妙的画,在他的心里留下了至今都难忘的印象。1991年,吴烈勇第一次买到了色粉笔,为鼓励学生试用各种绘画媒介,在教学中用色粉笔来作示范。色粉笔所具有的色彩表现力,让他惊喜不已。这时,他才真切地体验到色粉笔所特有的魅力:便利、快捷、表现力强。由于条件所限,他经常在普通的素描纸和水彩纸上作粉画,并将色粉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体验多种媒介带来的创作乐趣。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是,没有别的绘画媒介能比粉笔更接近素描的艺术表现,在绘画时感受到如此的轻松、自如。


△ 《守望》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 《塔吉克少女》1994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 《山镰》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

 

△ 《青稞》2009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 《制陶》2011年入选第届中国粉画展

 

△ 《拥抱》2004年入选第五届中国水彩·粉画展

 

迟恨非

 

上世纪80年代初,于鲁迅美术学院任教的迟恨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见到了杭鸣时在进行色粉画创作,自此激起了迟恨非对色粉画创作的兴趣。在教学中,迟恨非认为色粉画除了可以用来进行专业创作外,也可以用色粉画来进行艺术生的色彩基础训练。比如因色粉用笔技法与素描的相似性,学生可以轻松地由素描转到色彩的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色彩问题的研究和表现上,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色粉工具使用的直接性和便利性有利于表现室外光线的丰富多彩。所以用色彩来进行室外色彩风景写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舞的变奏》2004年辽宁省美展金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 《东边太阳西边雨》1999年入选九届全国美展

 

△ 《伏尔加河日记六》2007年入选第八届中国水彩·粉画展

 

△ 《阳光沐浴和平》2010年入选广东省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美展

 

△ 《月光》

 

△ 《姑苏三月》

 

杜国浩

 

粉画与其他画种在艺术创作方法上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而已。因此,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杜国浩接触到粉画之后不久,便很顺利地开始了粉画艺术的创作。杜国浩的第一张粉画作品《暖秋》的主角是一位江南老人,这个素材是他带学生写生实习时搜集到的。创作过程中他经常会久久地注视着资料照片,在老人那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上看到了慈祥、安逸和闲适,同时也看到了老龄化的大都市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由此逐渐确定了创作思路和画面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他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常要求自己要多动脑子,掌握材料的特性,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画出自己想要的好作品。

 

△ 《暖秋》

 

△ 《洁白的屏障》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高原祥云》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 《假日都市》2003年中国首届粉画展银奖

 

△ 《惠安女》

 

△ 《吉祥高原》

 

卢卫星 

 

1996年底,在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美专旧址建立的苏州美术馆暨颜文樑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卢卫星就一直在这工作、绘画、办展览,直到退休。他初出茅庐即一举成名,和颜文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颜文樑的精髓即是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卢卫星也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谈到粉画他认为,油画和粉画的差别不是很大,同样讲究光影、构图、色彩,油画主要靠颜料堆积;相对而言,粉画没有那么厚,材料的不同,异曲同工,原理基本一致。而且,粉画用色鲜艳、活泼,非常吸引初学者,画起来比较自由,不像油画要考虑油彩的干湿等条件,但是不管粉画油画,都需要有西画素描功底。

 

△ 《渔村》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

 

△ 《土坡尽头有人家》2004年入选第五届中国水彩·粉画展

 

△ 《小主人》2006年入选第七届中国水彩·粉画展

 

△ 《祥》

 

△ 《康巴的云》

 

△ 《村口》

 

徐君华

 

改革开放后,老一辈艺术家颜文樑、刘如醴、连逸卿等推广粉画,在百废待兴的艰难时期,他们成立了上海粉画学会,至2002年由市美协改名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粉画工作委员会。于此,机缘巧合,好友的推荐让徐君华接触并走进了粉画艺术的世界。由此,色粉画也让徐君华在创作领域开辟了一个崭新而宽广的天地。在接下来的创作之路上,徐君华积极探索粉画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粉画笔触的运用方面,他曾就“醉· 梦”系列的创作谈到:“我以为色粉媒介既可以细腻地表现写实绘画中人和物的表面质感或肌理,也完全可以表现激情涌动的写意情节,甚至是抽象形态,只是这样的表现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醉·梦No.2》2018年第32届IAPS国际粉画协会评选(实体)展提名奖

 

△ 《寂寞的小巷之一》2017年第30届IAPS国际粉画协会评选(实体)展银奖

 

△ 《画家蒋兆和》2018年第33届IAPS国际粉画协会评选(线上)展荣誉奖、PSA美国粉画协会第46届年度展Salmagundi Club奖

 

△ 《永不褪色的优雅-郑念肖像》2019年提名第5届大师圈成员展

 

△ 《百年外滩源》

 

△ 《 通往蓝天的台阶》

 

李晓林

 

1997年,李晓林第一次接触粉画是通过德加的素描人体画册,因被其特殊的魅力所吸引而与粉画结缘。在他看来,任何画种,在语言上都会有它们的魅力,同时也有它们的局限。魅力与局限相辅相成,局限用好了就是它的魅力和长处。“我也一直认为技巧并没有什么太难的,只要大量的实践,有心人总会自有体会和获得。而更重要的,是你在绘画上的态度和所传达的文化层面的意义。”李晓林说,“我一直向往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关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中国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我喜欢那种和人性有关联的事物,喜欢那种不可言说的苦涩和凝固的感觉,这种东西能直刺人心。希望自己在色粉上努力找到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说自己想说的话。” 

 

△ 《开采光明的人》

 

△ 《李亮》

 

△ 《藏族妇女》

 

△ 《少年多吉》

 

△ 《惊诧的藏族青年》

 

△ 《泽库藏民组画二》

 

庞茂琨

 

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庞茂琨就开始把色粉画作为自己油画之余的一种消遣方式。“轻松与简练是我愿意多画色粉的原动力,由于是在有色纸上作画,代替了大面积涂染的烦琐,素描的线条加上色粉的高光和亮团就既能省略很多东西,又能表现出较丰富的内容。”庞茂琨说,这种在轻松中获得的满足和成就感,有时甚至胜于鸿篇巨制的苦心经营所得。因为在随意和偶然中,本我的流露恰恰是不偏不倚、自然而然的,它没有任务感和负重感带来的沉重和勉强,而是在简练和随意中将气韵和意念尽情地释放出来。

 

△ 《沙发上的女人》

 

△ 《彝女之十》

 

△ 《少女之一》

 

△ 《少女之三》

 

△ 《窗外的风景》

 

△ 《典雅的女孩》

 

吴静涵

 

2015年,吴静涵开始了粉画创作的道路。与油画创作相较而言,尽管吴静涵涉足粉画的时间十分短暂,但他在吸取油画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粉画创作的绘画语言。粉画在对人物的塑造上丰富微妙,吴静涵运用色粉画了很多肖像作品。画面中“主角”的情绪完全被吴静涵捕捉到,他用色粉笔将它们永远留在了画面里。无声的画面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从油画到粉画,吴静涵在绘画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次惊喜。 

 

△ 《仰望的目光》2019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 《错位 蒙版》2017年第19届美国粉画杂志Pastel 100在线大奖赛人像类第二名

 

△ 《错位 花裙》2017年第45届PSA美国粉画协会年度展Savoir Faire奖

 

△ 《时光的衣襟》2019年第47届PSA美国粉画协会年度展中获创始人奖

 

△ 《灰衣萝莉》

 

△ 《逆光》

以上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