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教育
- >
- 粉画历史
粉画,也称色粉画、粉彩画,英文、法文译作pastel,是一种色彩艳丽、历史悠久的西方画种。它以创作零媒介为特色,可虚可实,极具驾驭性、包容性。谈及粉画的始源,还要从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说起。
您可知画于岩壁之上古老而神秘的岩洞画?他们出自先民之手,以带颜色的矿石或石粉为颜料,观之似画非画,线条粗矿、色块浓郁,用以描绘生产和生活的场景,那正是粉画的雏形。十三世纪末期,伴随文艺复兴的浪潮,西方绘画、雕塑等艺术迅速发展。大概在五百多年前,粉画艺术开始在欧洲萌芽。那时的“色粉笔”是一种质地粗糙的固体粉笔,有白、红、黑三色,被画家们广泛使用,并在使用中由单色、双色“素描”,逐渐发展成一种三色粉笔技法,留下很多较之素描层次更丰富、更饱满的作品。
鲜为人知的是,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坛巨匠都曾与粉画结缘,有精彩的作品留世,而路加•西诺列利、雅各布•巴萨诺、荷尔拜因等在那时亦绘有不少粉画肖像作品,影响后世。
从先人的岩洞画到三色粉笔技法,可以说粉画突破了当时绘画材料的限制,完成了从一般素描到色彩画的转换,实现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新生。
公元前15000年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战国时广西花山岩画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利比亚女巫习作稿》
拉斐尔(1483-1520)《阿尔巴麦当娜草图及其他》
卢卡•西诺列里(1441-1523)《两个裸体年轻人背着一位年轻女子和一位年轻男子》
卢卡•西诺列里(1441-1523)《双人体》
达•芬奇(1452-1519)《蒙娜丽莎习作稿》
达•芬奇(1452-1519)《蒙娜丽莎手部草图》
达•芬奇(1452-1519)《妇女头像》
达•芬奇(1452-1519)《圣母子与圣安妮及施洗者圣约翰》
达•芬奇(1452-1519)《基督之首》
荷尔拜因(1497-1543)《莫奈特领主查尔斯•索利尔草稿》
荷尔拜因(1497-1543)《玛格丽特•埃利奥特像》
荷尔拜因(1497-1543)《托马斯•埃利奥特像》
荷尔拜因(1497-1543)《小简微型肖像》
荷尔拜因(1497-1543)《侧身男人像》
荷尔拜因(1497-1543)《荷尔拜因自画像》
鲁本斯(1577-1640)伊莎贝拉•布兰特像(鲁本斯的第一任妻子)
鲁本斯(1577-1640)《卷发女人像》
鲁本斯(1577-1640)《戴红帽的男孩》
鲁本斯(1577-1640)《画家之子尼古拉斯》
鲁本斯(1577-1640) 《狮》
粉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诞生后,在17、18世纪得到较好发展,并迎来短暂辉煌。
人们常说,17世纪是巨人的时代,西方艺术史上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为理想、为艺术全身心投入并创作了大量传世作品。那个时候,欧洲各国艺术氛围活跃,粉画也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其中包括鲁本斯、伦勃朗等。18世纪,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开始兴盛,色粉肖像画受王室贵族的追捧,日渐发展成熟。
著名宫廷画家查尔斯•勒布朗因创作《路易十四像》备受关注,而历史上第一位专职粉画家罗萨尔巴•卡瑞拉也身处肖像画时期。当时同类画家还有弗朗梭瓦•布歇和玛利亚•路易斯•维瑞•勒布伦等,他们同是“贵族艺术”的代表。
当时,也有小部分画家朝着注重现实、注重个性的方向发展。如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让•巴普蒂斯特•佩罗诺,以及让•巴普蒂斯特•西米昂•夏尔丹等。他们一反官方的理想主义,提倡纯真朴实。在同一历史阶段,粉画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且佳作频出,成为粉画肖像画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好景不长,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粉画艺术因此消沉了近半个世纪。
让-奥诺雷·弗拉贡纳尔(1732-1806) 《一位老妇人的肖像》
让·巴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老人头像》
简•艾蒂安•利奥塔尔(1702-1789)《三女神》
简•艾蒂安•利奥塔尔(1702-1789)《法国王妃马利•胡赛福在萨克森州》
简•艾蒂安•利奥塔尔(1702-1789)《伯乐夫人肖像》
简•艾蒂安•利奥塔尔(1702-1789)《玛丽亚•弗里德里克•凡立德•阿斯隆肖像》
简•艾蒂安•利奥塔尔(1702-1789) 《北安普顿伯爵夫人安•萨默塞特像(大约在14岁的年纪)》
简•艾蒂安•利奥塔尔(1702-1789)《珍妮•伊丽莎白•赛伦肖像》
简•艾蒂安•利奥塔尔(1702-1789) 《穿蕾丝的夫人》
让•巴普蒂斯特•西米昂•夏尔丹(1699-1779)《眼镜的自画像》
让•巴普蒂斯特•西米昂•夏尔丹(1699-1779)《老妇人》
让•巴普蒂斯特•西米昂•夏尔丹(1699-1779)《自画像》
让•巴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古拉斯皮尔瑞•巴蒂斯特•安塞尔像》
让•巴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亲爱的妈妈》
让•巴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狄德罗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玛丽亚•费尔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当格维丽雅小姐像习作稿二》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自画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侯爵夫人像之六》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亨利王子本尼迪克•斯图尔特》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路易斯十五国王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皮埃尔•路易斯•莱登格瑞福像》
罗沙尔巴•卡瑞拉(1675—1758)《少女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人物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美奈丽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 《马利·胡塞福萨克森州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玛利亚•费尔眼神充满爱》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着蓬巴杜发髻的夫人》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小姐在南谷仓》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卡玛瑞格小姐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帕维更小姐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费兰德小姐在“牛顿”书前》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凡瓦特夫人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弹吉他的人》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让•雅克•卢梭肖像》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系黑领结的绅士》
罗沙尔巴•卡瑞拉(1675—1758)《卡瑞拉自画像二》
罗沙尔巴•卡瑞拉(1675—1758)《女性肖像与面具》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穿白衣服的女孩》
罗沙尔巴•卡瑞拉(1675—1758)《身着舞会服的古斯塔夫斯汉密尔顿第二子爵博因》
夏尔•勒布朗(1619-1690)《无题》
夏尔•勒布朗(1619-1690)《路易十四像》
罗沙尔巴•卡瑞拉(1675—1758)《红衣主教梅尔基奥尔•百利来》
19世纪40年代,复苏再发展的粉画褪去了贵族的光环,突破窠臼,开始走向现实与自然,并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谈及此时重生的粉画,最早促成转折的要数欧仁•德拉克洛瓦,他用色粉笔画风景,笔法浪漫,影响了当时粉画的发展。当然,要说完全推动粉画朝着全新的审美框架去成长的,还是让•弗朗索瓦•米勒。他的作品画风浑厚、情感浓郁,使粉画的特性得以拓展延伸,让现实的美学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新的起点,粉画世界日新月异,印象派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色彩斑斓的色粉笔在印象派画家的笔下,尽情演绎光与色的神奇故事。一幅幅清丽秀美的风景画、纯真脱俗的人物画魅力无限,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像贝尔特•莫里索、詹姒斯•惠斯勒、埃德加•德加、爱德华•马奈、莫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玛丽•史蒂文森•卡萨特、图卢兹•劳特累克等都是印象派时期成绩卓著的粉画艺术家。
1870年,世界上首个与粉画相关的社会组织—“色粉笔画社/粉画社”在法国巴黎成立。l880年,首届粉画展在伦敦举行。当时的西方艺术圈,粉画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参与粉画的创作,粉画朝着愈加光明的未来前行。
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1863)《十字架上的基督》
让•弗郎索瓦•米勒(1814-1875)《伐木工人》
让•弗郎索瓦•米勒(1814-1875)《母亲与俩婴儿》
让•弗郎索瓦•米勒(1814-1875)《爱的舞蹈》
让•弗郎索瓦•米勒(1814-1875)《玛格丽塔的花束》
让•弗郎索瓦•米勒(1814-1875)《第一步》
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研究歌剧院舞会》
让•弗郎索瓦•米勒(1814-1875)《格瑞奇农场》
让•弗郎索瓦•米勒(1814-1875)《沃吉山中的牧场风景》
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凝视》
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卡罗琳•阿诺尔德像》
爱德华•马奈(1832-1883)《躺在椅子上的马奈夫人》
爱德华•马奈(1832-18 83)《喝啤酒的两名妇女》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穿白礼服的妇人》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玩船模的少年》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蓝衣女子速写》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睡眠中的婴孩》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母亲、小女与幼子》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母与子》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母与子》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姐妹花》
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1844-1926)《女孩与狗》
保罗•高更(1848-1903)《布列塔尼海边的两个女孩》
朱利安•奥尔登•威尔(1852-1919)《站姿女人像》
爱德华•蒙克(1883-1944)《呐喊》
爱德华•蒙克(1883-1944)《病中孩童》
朱利安•奥尔登•威尔(1852-1919)《东江》
朱利安•奥尔登•威尔(1852-1919)《夜》
朱利安•奥尔登•威尔(1852-1919)《牧场的房子》
朱利安•奥尔登•威尔(1852-1919)《闲暇时分》
威廉•梅里特•切斯(1849-1916)《灰衣女子坐像》
威廉•梅里特•切斯(1849 - 1916)《大通威廉•梅里特的回忆》
图卢兹•劳特累克(1864-1901)《马和猴子的表演》
图卢兹•劳特累克(1864-1901)《文森特•梵高》
埃德加•德加(1834—1917)《浴女系列》
埃德加•德加(1834—1917)《芭蕾舞女系列》
埃德加•德加(1834—1917)《绿衣歌手》
埃德加•德加(1834—1917)《赛马系列》
埃德加•德加(1834—1917)《麻省理工学院斯塔德库斯特夫人》
埃德加•德加(1834—1917)《自画像》
经历过肖像画时期的繁荣,法国大革命后的起落,粉画在印象派时期华丽转身,朝着个性、多元的方向发展,时间正是19、20世纪之交。
此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西方画家见证了艺术与社会的巨大变革,开始向传统发出挑战,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个人对艺术的探索,立体主义、野兽派、波普艺术等开始影响粉画。理念的更迭,让粉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与此同时,中国画家也开始接触粉画,并投身到粉画艺术的事业中来。
在粉画艺术“现代化”之路上,奥迪隆•雷东成为开山之人。他和德加身处同一时期,但他不属于印象派。他的美学主张是发挥想象而不依赖视觉印象,其粉画创作强调营造一种介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意境,注重色彩与诗意。后世超现实主义画家因此把他称作潜意识绘画的先驱。
雷东之外,毕加索在这一时期的粉画创作上,同样是风格独具、值得一提。他从青年到晚年,各时期均有佳作,涉及立方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波普艺术等等。
这一时期,除奥迪隆•雷东、毕加索,促成粉画“现代化”的重要人物还有风格独具的艺术家施米特•罗特勒夫、罗纳德•布鲁克斯•基塔伊、森•山方、皮埃特罗•阿尼戈尼等。那时,粉画作为重要的创作构思手段,也作为独立画种,影响力与日俱增。
奥迪伦•雷东(1840-1916)《侧身图》
奥迪伦•雷东(1840-1916)《瓶花》
奥迪伦•雷东(1840-1916)《长颈瓶上的花束》
奥迪伦•雷东(1840-1916)《盆栽红花》
奥迪伦•雷东(1840-1916)《绿色大花瓶中的繁花》
奥迪伦•雷东(1840-1916)《花丛中的奥菲利娅》
奥迪伦•雷东(1840-1916)《潘多拉》
奥迪伦•雷东(1840-1916)《佛像》
奥迪伦•雷东(1840-1916)《女人的面纱》
奥迪伦•雷东(1840-1916)《比阿特丽斯》
朱勒•帕斯金 (1885-1930)《戴软帽檐的年轻女人》
施密特•罗特鲁夫(1884-1976)《春色》
施密特•罗特鲁夫(1884-1976)《树林》
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1880-1938)《罗特•柯克特》
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 (1880-1938)《靠在紫色椅子上的少女》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歌舞表演现场》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无题》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多拉•马尔肖像》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坐姿女人体》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擦脚女人体像》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妇人与乌鸦》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杂技演员一家和猴子》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胖瘦杂技演员》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无题》
皮埃特罗•阿尼戈尼(1910-1988)《德瑞哪内》
沃尔夫•卡恩(1927-?)《半隐藏》
沃尔夫•卡恩(1927-?)《橙色谷仓》
沃尔夫•卡恩(1927-?)《黄石剪影》
伴随世界粉画的成长,中国画家也开始接触粉画,并投身到粉画艺术的事业中来。
1919年,李超士留学归国并在沪举办画展,其中粉画引起美术界轰动,粉画一时风靡上海。然而历史惊人的相似,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刚刚起步的粉画遭遇转折。粉画课堂停办,画粉画的人减少,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1979年,以颜文樑为首的第二代粉画家,包括李咏森、刘汝醴、丁正献、杭鸣时等多人,他们扛起复兴粉画的大旗,积极推广粉画,粉画艺术在中国渐趋回暖。
中国粉画在现代一路坎坷,却也是苦尽甘来,目前已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实力,粉画发展势头正盛。
李超士《牡丹花》
李超士《令箭荷花》
李超士《母亲》
李超士《蝴蝶花》
李超士《农夫》
李超士《盆栽松树》
李超士《三色堇》
李超士《水果》
颜文樑《厨房》
颜文樑《老三珍肉铺》
徐悲鸿《莎乐美》
徐悲鸿《黄震之像》
徐悲鸿《自画像》
刘海粟《静物》
潘玉良《女人体》
李咏森《桂林叠彩山》
李咏森《雁荡山显圣门》
李慕白《妻子》
李慕白《杭鸣时母亲》
刘汝醴《静物》
陈秋草《雷雨之夜》
陈秋草《有苹果的静物》
黄养辉《升火待发》